11月11日,由法國華僑華人會、法國潮州會館、法國書畫家聯合總會共同舉辦的2023中歐書畫名家展,及“為愛發聲”書畫展覽拍賣活動在巴黎13區法國潮州會館禮堂舉行。
獨立藝術家吳訓木
吳訓木1947年5月,出生于上海,他曾在大漠戈壁、天山腹地生活了17年,吆車人、牧羊人、筑路工的生活是他創作的源泉,那里廣闊的原野,靜逸的山嶺、遼遠的夜空,與自然相處的苦樂,都融入了他的靈魂。上個世紀80年代末,長達六年時間的徒步探險,他的足跡遍及云南、貴州、廣西等邊緣山區,捕捉和記錄“正在被同化的民族,漸漸消亡的民族文化”。經歷了幾十年肉體的、思維的漂泊之后,長年的漫長的積蓄,經過多年思索和沉定之后,創作的欲望油然而生。吳訓木一個自認為“也許什么都不是”的畫家,選擇了以西方油畫為載體的藝術手段, 用抽象表現主義的手法,抽象的藝術語言將意識中最為強烈的意象世界直接訴諸于畫布之上,展現他所感知的真實世界。
吳訓木的油畫是抽象后,新具象的大手筆。他用潑彩法、滴彩等多樣抽象主義的創作手法形成了他獨特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傳承文脈,確立獨立風格的鮮明特征。是用中國傳統思維的眼觀,對油畫氣韻、神采、魂魄的一種探索。如果說西方的抽象作品是追求無意識的呈現,而吳訓木的作品不僅用抽象的藝術語言表現自然和心靈的軌跡,更是思緒自然馳騁在畫面的一種生命元素,呈現給我們的作品亦愈發純粹。
吳訓木的作品不同于同時代的抽象派畫家,與那些學院派畫家也是大異其趣。他的每一幅作品幾乎都源于他對生活、生命的感悟。他的抽象作品隨意而為,氣勢憾人有著強烈的視覺沖擊,傳遞一種具有穿透力的情感信息,能在不同年齡段,不同情感下,感覺不同的思維,并與之交流。
吳訓木他追求這樣一種藝術境界——“能將人類全部苦難、歡悅與智慧融于一體,是自然的宗教,似乎縮短了個體生命到宇宙的距離。”他用抽象主義的手法,“懷著敬畏心,讓色彩流淌于畫布”。他力求將主觀意識、繪畫功力和技巧潛伏到無形,做到了精到的線條因對象而異,隨感情起伏,由變化而鮮活、由靈動而取勝,自己都無法重復,經典的線條別人難以摹仿。“這極不簡單”。中國攝影界泰斗簡慶福先生看了他的作品后,感慨萬分的說:“在世界上,我到的畫廊很多了,像色彩運用的這樣漂亮的,我還沒什么看到。”“這些好的畫都應該是放在博物館的。”并以中國現代油畫界三巨頭的作品,與吳訓木的作品作了比較,給了相當高的評價。“是一次藝術的享受。”。加拿大中華文化藝術總會永久榮譽會長張恒先生稱贊他是用西方的藝術手段體現中國人的思想意識。
吳訓木的繪畫作品分為7個系列:遠古童話、無聲野性、牧人星空、天穹回音、卷轉荒流、正面圖景、黑洞深場。每一幅畫都沒有具體的題目,也鮮有文字加以闡釋。“那樣會左右觀者的理解。”他說,“我希望我的作品不是讓人一下子就能看懂、就喜歡,而是要一點點去理解、去接受。” 他的油畫風格始終保持著一種凝重而雋永的境界,而且始終講究油畫自身的特性和味道,把油畫作為頌揚自然的情感方式,自然走近了他更為自由的心靈世界,而畫中的色彩和圖形,即是他“自然之語”中最響亮的部分。你可能從他的一幅幅畫作中聽到某種回聲,好像是歷史記錄的片段,好像是史詩中的某段篇章;你也可以在這些畫作里發現一些故事,是遠古時代的童話,蠻荒野地的狂喊,還是飄渺星空中的喃喃私語? 在看似不經意間,心靈感到震顫,這種心靈震顫來自神秘、古老淳樸的地方;還是欲能在畫面中不斷幻化出一個又一個色彩絢麗,空靈飄渺的夢境和別樣的世界來!
從不被承認到聲名鵲起,吳訓木走過了不平凡的創作之路,但他始終寵辱不驚,淡淡地表示,“畫家最終還是靠作品說話”

法國華僑華人會主席蔡君柱對吳訓木老師作品給予高度評價,吳老師的油畫作品充滿創意,內涵豐富,是不容錯過的珍貴藝術。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領僑處參贊萬磊表示,他剛才鑒賞了各位書畫家的作品,大家用眼睛發現美、用畫筆解讀美、用作品展示美。
B337規格:50*50cm
B353規格:50*50cm